由于服用精神科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,精神病患者在夏季更容易出现中暑。并且由于镇静作用,患者反应迟钝,往往不能察觉已经存在中暑症状,进而发生晕厥、跌伤等意外情况。
很多精神病患者和家属都觉得夏季是精神科疾病的“休眠期”,而忽略了这一时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。夏季炎热,空气湿度大,雨水较多,气候多变。在此期间,精神病患者不仅容易发生病情波动,还可能出现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躯体风险。
夏季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
1病情反复
夏季气温高,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基础代谢较快,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也会加快,药效不稳定。这时病情容易波动。
2药物的副作用
夏季患者体内的水分及电解质丢失较多,脱水可造成精神科药物的血药浓度相对增高,引起药物中毒。此外夏季高温容易使得肝脏某些参与药物降解的酶类活性下降,造成药物在体内堆积,副反应增多。
3脱水和电解质絮乱
夏季出汗较多,一些精神药物本身会引起出汗增多和胃肠功能紊乱,导致呕吐、腹泻,加重脱水和电解质失衡。
4中暑
由于服用精神科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,精神病患者在夏季更容易出现中暑。并且由于镇静作用,患者反应迟钝,往往不能察觉已经存在中暑症状,进而发生晕厥、跌伤等意外情况。
夏季护理的注意事项:
1、坚持服药,定期复诊查体,及时调整药物剂量。
2、注意多饮水,维持饮食和营养均衡,尤其是服用锂盐的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钾、钠。可以在服药过程中多补充菜汤等食物。不宜多吃生冷食物,防止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、腹泻,加重脱水。
3、做好防暑措施,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外出,避免长期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,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。